陶瓷|瓷质砖缺陷分析(一)

2017-11-21

斑点和熔洞

斑点一般有黑斑和黄斑两种,斑点处呈现洞穴状的称为熔洞。这两种缺陷往往是同时产生的,斑点严重时就成为熔洞。另外,烧成温度过高,造成过火也是产生熔洞的常见原因。

产生该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坯体中有如下杂质:

原料中含有含铁和钛的矿物,如黑云母、硫铁矿、磁铁矿、钛铁矿等。

原料粉碎和成形过程中由于机械的磨损而带入铁质,如机械铁屑、设备和工具铁锈皮、设备维护和修理时的金属屑和焊渣等。

环境污染和工业卫生不好而混入的杂质,如爆渣、泥沙等。坯体存放和输送条件差,表面落入尘灰及异物而入窑时未清扫干净。

这些杂质混在坯体中,经高温烧成后,就会产生斑点和熔洞。为了防止这种缺陷的产生,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;

在原料球磨过程中,要认真进行除铁操作。目前,大多数陶瓷厂是采用湿法生产粉料,一般在球磨出浆时用磁铁除铁。其关键是要经常清洁除铁装置。如果除铁效果不佳则要考虑增加磁铁数或者加长吸铁槽长度。

从泥浆池泵泥浆到喷雾干燥塔的中转浆池之前,泥浆一定要过80~120目筛,这样可以除去粗杂质。一般筛上料经煅烧后都呈黄色或黑色,并且由于颗粒大,烧成后容易产生熔洞。另外,如果粗颗粒未除去,在成形时会在砖坯的表面产生划痕。

对回坯料的处理一定要格外注意除铁。回坯料中经常会混入各种杂质,必须严格清除,不经处理不得使用。

在压机的中转料斗前设置除铁装置,把好最后一道关,把粉粒中的含铁杂质减少到最低限度。

现在很多厂家的厂房采用镀锌铁皮(俗称星瓦)作顶,使用几年后会生锈,一到刮大风的天气,就会掉铁锈,落在输送带上会污染粉料。因此,最好能给粉料输送线做一个罩,对粉料输送实行密封保护。

加强工业卫生,落地的粉料不能直接使用。

渗花砖常见缺陷及克服


普通瓷质砖中出现的缺陷在渗花砖中也都会出现,除此之外,渗花砖生产中还会出现下列缺陷:边裂、渗花深度过浅或者过深、图案模糊不清和色差等。

01

边裂

这种缺陷是烧成出来的产品边上有长约2-5mm的细裂纹,不通底,深度只列砖的厚度的一半。大多数出现在沿入窑方向的坯体两侧,前后两侧很少发现。这种裂纹不容易看见,擦墨水才能发现,所以危害更大,一般当发现时已经有大量的缺陷砖生产出来。在抛光或者磨边时,这些细注的裂纹,在应力的作用下会扩展而导致砖破碎。为防止这种缺陷,要定期擦墨水检查有无裂纹产生。如果在抛光或者磨边时破碎率反常的高,除了检查抛光、磨边设备外,还要检查是否有边裂出现。

渗花砖都喷淋了一定时的助渗剂,总的入窑水份在1.5%左右,由于助渗剂只淋在砖的表面,表面的水份就更高,估计在3%左右。此时入窑,如果窑头温度很高,水分急剧蒸发,收缩量大,就会在砖坯上表面的边上出现裂纹,由于砖坯底部水份很低,蒸发量很少,不会出现裂纹。

解决此种缺陷的主要手段是调节窑头温度制度。从入窑到预热带要设定一个合理的升温曲线,尤其是预干燥带温度要低,为此调小窑头的排烟风机4的闸板,减少进入预干燥带的热量,同时适当减小排烟风机1的抽力,降低预热带的升温速度。此外调低预热带的闸板。如果这些方法还不能解决问题,则可以考虑关闭辊道窑上层的第一对喷枪。

边裂缺陷还与天气状况有关。在寒冷的冬天,由于气温低,坯体在釉线上降温快,助渗剂蒸发量少,使入窑水份提高,引起边裂。有时气温骤降,助渗剂蒸时突然减少,如果不及时调整升温曲线也会产生边裂。

为减少边裂,可以适当加长喷淋助渗剂后到窑头的釉线。也可以在釉线上设置加热装置,如红外线灯,或者把窑头排烟风机的热风引过来加热,提高坯体的温度,降降低坯体的入窑水份。

也可以采用在坯体的左右两边涂抹矿物油, 以防水分的急剧蒸发引起边裂。

此外,对干燥器的干燥水份要求比普通瓷质砖高,要求出干燥器的坯体水份在0.2%以下,

最后一点,在选用坯体的原料时,要注意尽量少用干燥敏感性原料,如膨润土等含蒙脱石类原料,可以减少边裂的发生。


02

渗花图案模糊

这种缺陷指的是渗花砖抛光后图案很浅,或者模糊不表,甚至于图案不完整或者消失。产生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渗花过深、过浅和渗花釉横向扩散所致。

渗花过深,导致坯体中的着色离子浓度降低,使抛光后产品图案颜色很浅。一般渗花过深是由助渗剂施加过量所致。只要调整助渗剂的喷淋量就可解决该问题。另外,当气温过低时,没有及时关闭冷却风机,使得砖坯温度过低,也会出现渗花过深的现象。

渗花深度不够是渗花砖生产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。而影响该问题的因素有很多,渗花釉的质量、砖坯的表面温度、丝网的网孔大小、助渗剂的施加量等都会对此产生影响。由于气温等因素变化导致渗花釉的粘度变得很大,必然使得透过丝网的渗花釉量减少。另外,如果选用的丝网网孔偏小也会使透过丝网的渗花釉量减少。砖坯表面温度偏高,会导致渗花釉渗透量减少,尤其是昼夜温差大的地区,夜里气温低,关闭了釉线上的冷却风机,当白天气温升高时没有及时打开冷却风机,使得砖坯表面温度过高。助渗剂对渗花深度的影响主要是,助渗剂的喷淋量不够,最后一次印花与喷淋助渗剂的距离过长,一般两者只要隔2米即可。

图案模糊一般是渗花釉横向扩散所致。当丝网印刷所用网孔过大时就会发生这种缺陷,只要适当调小丝网的孔径即可。另外,当渗花釉的粘度太小(流动性很好)时也会发生这种缺陷,这时就要调整渗花釉的粘度。渗花釉的粘度太大也会产生这种缺陷,有的厂家制备的渗花釉,以CMC为载体,当气温升高时,渗花番会变硬,造成印花困难,导致图案模糊。

03

大颗粒常见缺陷及克服

大颗粒瓷砖中除了有普通瓷质砖中出现的缺陷外,还有大颗粒瓷砖秘特有的缺陷。主要有两种:大颗粒周围出现裂纹,大颗粒严重偏析分布不均匀。

1、颗粒周围开裂

出现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造粒时施加的压力过大,使颗粒过分密实,与基料的烧成相差过大,以致产生裂纹,问题的起因一般是颗粒易碎,收成率低面而加大了制块的压力,或者一开始就末考虑控制造粒制块的压力,导致压力过大。

解决该缺陷的办法是适当降低造成粒制块的压力。如果降低压力,造成成颗粒易破碎,可以在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坯体增强剂,提高粉料的结合性能,提高造粒的成率。

2、砖面颗粒分布不均

引起砖坯表面大颗粒严重分布不均匀的产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:一是混料时未混匀,二是运输过程中以生自由卸料现象,导致大颗粒偏析,三是压机布料时所致。

对于第一个问题,只要加强混合即可。如果存在第二种现象4,则要考虑进行设备改造,用箱体运输坯料,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,避免大斜度的皮带传输。压机布料时要考虑推料架的行程和速度,同时,在模具的前沿钻孔,让多余的细粉带回覆盖在砖坯边沿,在砖坯表面出现一条细粉特别多的带,影响产品的质量。致黑心现象:坯体过高的水分、过细的粒度、过高的成形压力,瓷砖过厚以及透明的始熔温度过低等。

坯体色差

坯体的色差,烧成出来的产品,一批与另一批之间颜色不同,有时相隔几个小时的产品也会出现不同色号,甚至于同时出来的产品左右两侧都不同色。渗花砖产生色差的原因主要是坯料波动和烧成条件变化所致。

有不少厂家,由于种种原因,原料的储存量偏少,有的只有几天的使用量,因而造成原料的化学组成波动很大。对于一次烧成渗花釉用原料的存量和加工,最好能按前面坯料部分的要求执行,对原料进行的均化处理。

空窑是造成色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。大多数厂家一次烧成渗花砖采用大循环生产方式,从粉料输送到入窑整个过程中,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,就会造成没有生坯入窑空窑。由于空窑会导致窑炉气氛改变,从而导致坯体色差。要解决空窑,除了保养好生产设备外,可以采取适量存坯的方式,让压机的产量稍大于入窑量,把多余的坯取下来放在存坯架上,当生产线出现故障时补充进去。这里要注意,用已经烧过的砖来补充,不能起到稳定窑炉的作用,因为,已经烧成的砖再烧一次时化学反应不同,所造成的气氛也不同。

此外,在选用坯体的原料时要注意,尽量少用对气氛和温度敏感的原料,例如降低粘土中的有机质的含量,可降低坯料对窑炉状态的敏感性,使得窑炉的温度和气氛稍有波动,不至于出现色差。

除了坯体引起的色差外,渗花釉也会引起色差。某些颜色的渗花釉对施釉温度很敏感,由于砖坯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渗花釉流动的显著变化,导致坯体表面所印的图案明显不同,即所谓的大小花现象。这种现象在气温波动大的季节尤其严重。


分享